在葡萄生产周期中,从开花始期至开花终止,一般正常年份约持续4—14天,大多数为7—12天。影响葡萄开花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、湿度、干旱和风。
花期对温度要求较高,气温达到25℃以上时葡萄大量开花,较适温度为27.5℃。气温低于15℃时,葡萄则不能正常开花,受精会受到抑制。花期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%,如果多雨和干旱则会影响到开花和授粉。
土壤湿度较大,开花时间较早,相反开花较晚。风也是影响开花的重要因素,大风不利于开花,会加重落花。在葡萄开花期内,美誉无核褐枯病防治,每天上午6—11时是开花盛期,以7—9时为较盛。
花后3—5天为次生理落果期。在葡萄花期,由于开花、花芽分化、枝蔓和叶片生长都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。在这一时期,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争夺非常激烈,如果大量养分消耗在新梢生长上,生殖生长养分得不到满足,便会造成开花前的大量落蕾,开花后还会继续落花,从而降低坐果率。如果在花期,土壤中的水分过多,根系通气不良,影响养分吸收,也会导致落花。
针对葡萄开花的条件和生理特点,葡萄开花期的生产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:
1、为缓和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营养的争夺,满足开花坐果的需要,必须在花前和花后进行追肥,并在花前喷0.2%—0.3%的硼酸或硼砂溶液,以促进花粉管伸长、提高坐果率。同时,应抓好枝蔓管理,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。在葡萄开花期,为节省营养消耗,应及时进行绑蔓、摘除副梢、摘心、掐穗尖、除副穗等工作。
2、加强温、湿度控制。采用大棚栽培的葡萄,一定要注意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。为提高花粉发芽率,确保授粉、受精顺利进行。棚内温度管理指标:白天应保持在28℃左右,夜间保持在16—18℃。湿度控制:进入开花期,要停止灌溉,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0%左右,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。露地栽培的葡萄对温度难于控制,但对土壤湿度要通过松土、降湿等措施,力求使园内湿度有利于开花坐果。
3、抓好花穗的疏理和整理。这是合理控制产量,保持果穗均匀整齐的一项重要措施,必须抓好。
4、对雌能花品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。葡萄的大多数品种为花,可自然进行授精。但雌能花品种由于雄芯退化,需要通过授粉,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。因此,必须要重视人工辅助授粉工作。
5、对需要进行无核化处理的品种要适时用好植物生长调节剂。如:巨峰系品种在盛花期用GA3进行次处理,10—15天后进行*二次处理果穗。
6、病虫害防治。葡萄开花前2—4天,必须用好预防药。重点防治灰霉病、黑痘病、炭疽病、霜霉病、穗轴褐枯病、透翅蛾、金龟子。
结实和树体体内的养分有着密切的关系,植株体内养分不足则不完全花的比例增加,花粉发芽率低就造成坐果率低下。怎样才能让植株体内养分重组呢?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步:1、改良土壤
增加土壤的透气性,提系活力。2、合理施肥
不宜过量施用氮肥,开花前10-15天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,每株0.2kg.3、整枝修剪
不同的品种根据不同的树势情况采用相应的修剪方式。4、控制当年结果量。5、通过摘心来调整树势。6、掐花序,为花穗
在开花前花序*伸长期,花**周左右用手掐去花序先端部分,占花序长度1/5-1/3,同时除去副序以及掐去花序分枝和*二分枝1/2左右,使花序形成短圆柱形,有利于提高座果率。
7、必要时使用生长期抑制剂。8、喷施硼肥 缺硼会引起落花,开花前每隔3天叶面喷施一次0.3%硼酸溶液,连喷2-3次。9、喷施赤霉素 在葡萄盛花期用25-40ug/g赤霉素溶液浸蘸花序或喷雾,可提高坐果率。
高温,高湿影响:
葡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葡萄枝条*生长期会相对延长,因此,叶片面积会比露地栽培大,而且枝条节间变长,这样会导致营养消耗加大,积累减少,从而影响生殖生长。
叶幕面积过大,相互遮阴,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。弱光的影响:
设施葡萄叶片变大变薄,叶片平展,影响叶内组织的发育和叶绿素含量积累,这种现象其实是叶片对弱光环境的一种被迫适应性;而且弱光环境下葡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,春蕾褐枯病防治,影响营养物质积累。
很多研究表明,褐枯病防治,花芽分化受光的影响,在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葡萄花芽分化会减弱。弱气的影响:
在棚膜的环境下,设施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,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。特别是在光合作用较强的时间,二氧化碳明显不足,再加上高温,高湿,弱光的综合影响,红乳褐枯病防治,使得葡萄叶片和新梢较*发生徒长。解决方法
控制枝条徒长需要合理的施肥和摘心,使用多效唑,矮壮素来延缓枝条生长(需要慎重),但是对于设施葡萄的特殊环境,还需要尽量改善生长环境,来防治枝条徒长问题。
1 覆盖地膜,降低空气湿度。也有在设施葡萄中使用套种,根域覆盖等技术进行降低空气湿度,但是技术要求比较高,需要慎重。
2 加强通风,调节空气温湿度。
3 对于光照不足,需要增加光照。
4 二氧化碳缺失其实是较*被忽视的,可以采用增加通风,人工制造二氧化碳等方法(白天使用)。